北京地鐵列車河北造 已累計下線17種車型 雇用當地員工佔比近50%

日期:2024-04-28 09:5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內正在生産的地鐵列車車廂。

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內正在生産的地鐵列車車廂。

  北京市中心往南120公里,河北保定市滿城區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內,一排排整齊的廠房坐落有序,多條軌道線路並排貫穿連接各個車間,各個車間有條不紊完成各道生産工序。車間外,一條長達2.2公里的試車線上,一輛輛調試列車起步、加速、抵達……即將成為北京地鐵的新列車。

  1500畝地佈置“絲滑”生産線

  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項目在規劃之初需要佔地1500畝,還需要建設長2.2公里的整條試車線路。對物理空間有著不小的需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這樣一個大體量項目顯然在北京難以安身。擁有廣闊發展空間的保定,便顯示出了優勢。

  項目選址東臨保阜高速公路,距離保阜高速保定西站口約300米;距離京廣鐵路線于家莊站約4公里,區位條件較優越。不過,地鐵列車生産對工藝流程的要求很高,大塊頭的零部件和成型車廂在生産中的銜接、轉運對這1500畝的廠房規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基地整體大致呈東西向佈置,自西向東分別建設有倉儲物流、備料、車體成型焊接、涂裝、車輛組裝、調試等廠房,北側為車輛走行部的構架、轉向架生産廠房,南側為車輛試驗線。”主持基地設計的中鐵華鐵工程設計集團項目負責人介紹,在設計過程中,項目團隊針對每個廠房不同的生産功能,考慮遠近結合,設計了現代化、智慧化、柔性化的軌道車輛製造産業基地,使整個佔地面積得到最優化的使用;採用機器人大量替代車輛生産中噴塗、焊接、大件搬運等不良條件下的人工作業,保護了工人的職業健康。此外,在設計中,項目應用了綠色建築設計技術,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電力,實現節能環保的設計目標。

  乘車從生産區轉一圈,物流中心、備料車間、車體車間、涂裝車間、轉向架車間、構架車間、組裝車間、調試車間等銜接有序。對於行外人來説,也很容易在參觀這些車間生産後對一列地鐵從無到有、從“毛坯”到“精裝”的過程一目了然。

  提供定制化服務

  “基地2020年投用以來,已累計下線17種車型、交付近700輛列車。這些車輛都是在北京研發,在河北製造。”河北京車技術中心工藝技術部部長張曉傑説,該基地擁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化智慧生産線,可以向用戶提供時速200公里及以下不同速度等級、不同車體材質、不同牽引方式的系列化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産品和定制化服務。

  據介紹,“北京研發、河北製造”的産業發展模式讓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打開了生産新格局。目前,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以軌道交通車輛製造為龍頭,涵蓋地鐵車、市域動車組、磁浮車、輕軌車等多個品種,只要市場有需求,這裡的智慧生産線就能快速生産。如該基地為北京地鐵11號線提供的現代智慧列車曾直接服務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列車在設計中融入了濃濃的冬季冰雪元素,被譽為“雪國列車”。

  2024年,河北京車製造的北京地鐵3號線、12號線等列車都將上線開跑。

  除了為“軌道上的京津冀”服務,該基地生産的列車還走出京津冀,走向全國市場。2021年4月,該基地為浙江紹興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電動客車項目生産的首列列車正式下線。作為該市第一條地鐵線,紹興1號線是“杭州亞運會”配套工程。

  帶動上下游産業集聚

  投産幾年來,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當年落戶保定的速度:100天洽談簽約,60天辦清證照,90天依法徵地,400天開工量産。

  落戶保定,為北京“瘦身”的同時,河北京車智慧製造基地不僅拉動了保定地區的就業和經濟,也為培育軌道交通及其關鍵零部件等上下游産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目前,河北京車造車基地基本落成並逐步形成批量産能,員工規模近千人,其中,保定本地員工佔比近50%。而基地建成以來,配套企業紛至遝來,在保定生根孵化。在2024年滿城區舉辦的招商大會上,就有包括內裝、結構生産等環節的8家車輛配件頭部企業意向簽約滿城區軌道交通産業園。(豐家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