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建設美麗北京 爭做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典範 大氣環境品質改善實現“開門紅”

日期:2024-03-31 09:0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024年第一季度進入尾聲,北京市的空氣品質傳來好消息。日前,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陳添在一季度“開門紅”專訪中透露,2024年截至3月24日,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1%;優良天76天,同比增加14天,佔比達到90.5%,北京市實現了大氣環境品質改善的“開門紅”。

  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抬頭見藍。這些年,藍天是公眾最關注的生態環境話題。從2021年至2023年,北京市PM2.5實現了連續3年穩定達標。2024年一季度接近尾聲,空氣品質的改善可圈可點。

  陳添介紹,截至3月24日,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1%;優良天76天,同比增加14天,佔比達到90.5%。“可以説,實現了大氣環境品質改善的‘開門紅’,促進了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可持續發展。”陳添表示。

  給公眾帶來更多的藍天,更清新的空氣,是北京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始終不變的目標。陳添説,這些年來,北京市的空氣品質有了明顯改善,公眾在朋友圈裏“曬藍天”的頻率變化恰好説明瞭這一點。從“偶爾曬”到“經常曬”,再到如今的“偶爾曬”,“原來藍天不常有,一旦出現大家都願意拍下來曬一曬,後來經常見藍天了,天還藍得特別好看,大家就都變成了攝影師紛紛曬藍天,再後來藍天越來越多了,大家變得習以為常,也就只是‘偶爾曬’一下了。”陳添説,這其實也是北京的藍天通過治理,從“奢侈品”變成“常見品”的過程。

  當前,大氣污染治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在相對低的濃度水準下,再改善的減排空間收窄,改善的難度增大,需要“一微克一微克摳”,甚至於“0.1微克0.1微克摳”。陳添表示,2024年,北京將持續實施綠色北京戰略,以生態的“含綠量”提升發展的“含金量”,針對污染來源向城市運作、生活源等剛性排放為主轉變的特徵,實施2024年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核心是改善空氣品質,主線是降低PM 2.5濃度,重點要開展推動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和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新質生産力

  2024年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可以説是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的“施工圖”。該計劃通過統籌藍天、碧水、凈土、應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五大方面、百餘項任務措施來系統治理、協同攻堅北京的污染防治工作。

  陳添表示,2024年的污染防治攻堅,藍天保衛戰仍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碧水保衛戰重點是保好水、治差水、補短板,緊盯重點區域和流域,推進全市水生態環境品質穩中向好;凈土保衛戰,重點則是強化源頭管控,探索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實現土壤環境品質良好;生態保護方面,重點是以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核算應用為抓手,持續提升生態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同時,2024年的行動計劃更加突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在加強污染聯防聯治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區域綠色能源合作、加強生態系統聯合保護,並從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深化氣候投融資試點等方面加快推動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

  此外,北京還將鼓勵有條件的區積極創建綠色低碳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試點、“兩山”基地、生態文明示範區等,鼓勵各區結合轄區特點,探索建立清潔運輸示範區、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無廢細胞”建設、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等各具特色的區級自選任務。

  綠色作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底色,2024年在應對氣候方面,北京將完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完善碳配額有償競價發放工作機制,聚焦綠色低碳新業態、新動能、新模式,發展新質生産力,開展先進低碳技術、低碳領跑者、氣候友好型區域、氣候投融資等試點創建。同時,推進重點領域減排,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壓減化石能源消費,提升外調綠電規模,加快推廣新能源車,開展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推廣綠色建築和超低能耗建築。

  美麗北京建設將分三個階段推進

  針對美麗中國建設,北京市也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陳添表示,北京作為首都,要發揮首善之區的示範帶動作用,爭做美麗中國實踐典範。

  全市將按三個階段推進美麗北京建設:“十四五”深入攻堅,實現生態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探索樹立一批美麗北京實踐標桿;“十五五”鞏固拓展,實現生態文明穩步提升,美麗北京率先基本建成;“十六五”整體提升,努力成為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美麗北京全面建成。

  在實施路徑上,陳添介紹,北京將通過全領域轉型、樹立減量提質典範,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能源、産業、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全方位提升、樹立生態城市典範,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夯實青山綠水藍天的底色;通過全地域建設、樹立精治共美典範,開展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美麗系列”建設,核心區、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區、平原地區、生態涵養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此外,北京作為歷史古都,也將充分挖掘歷史文化中的生態思想,積極展現生態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並繼續號召全社會行動,樹立多元共治典範,讓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市民群眾等人人參與、人人共用。(駱倩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